AI写的剧本?中国人终于看不上漫威了
来源:创业见闻
2023-02-24 15:55:11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创哥说
ABOUT this article作者|青城 编辑 |灿兮 来源| 雪豹财经社 (ID :xuebaocaijingshe ) 创业见闻(ID:chuangribao)授权转载好莱坞需要新叙事。
01
时隔3年半,漫威超级英雄归来,但阔别已久的中国观众早已不复往日激情。
《蚁人与黄蜂女:量子狂潮》(以下简称“蚁人3”)北京通州万达影院的首映场,偌大的影厅上座率只有六成左右。抖森饰演的洛基在片尾彩蛋中出现,竟然成为观众最兴奋的时刻。
《蚁人3》零点首映现场 图片来源:雪豹财经社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2019年《复仇者联盟4》(以下简称“复联4”)在国内上映时,首映场爆满,现场尖叫声、欢笑声此起彼伏。观众反应被录下来上传到B站,播放量高达百万。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,截至2月21日上午8点,《蚁人3》内地票房仅1.44亿元。 更要命的是,口碑滑坡让《蚁人3》的票房后继乏力。该片在海外评分网站烂番茄上的新鲜度为48%,仅略高于“漫威宇宙”最差电影《永恒族》(47%)。在豆瓣上,《蚁人3》的评分为6.1分。 作为漫威第四阶段的收官之作和第五阶段的开启之作,《黑豹2》和《蚁人3》的表现堪称惨淡。 成为近10年来开画成绩最差的漫威电影。时隔3年半,曾“大杀四方”的漫威超级英雄似乎在中国市场失灵了。《蚁人3》剧照 图片来源:豆瓣影评人余泳说,黑豹和蚁人在“漫威宇宙”相对冷门,影响了新作开画票房,但票房失利归根究底还是因为影片质量。 “经过多年院线电影和其他各种渠道影视视频的培养,中国观众的电影审美已经大幅度提升,若视觉上不能创造新奇观,剧情也是老套路,国内观众未必会买账。” 在中国市场,好莱坞大片已不再是票房保证。 今年春节档,本土电影《满江红》票房超越《复联4》,位列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第七位。中国影史票房前十中,仅《复联4》一部外国电影。 如果不能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故事,漫威乃至整个好莱坞电影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会持续衰退。02
“编剧是用ChatGPT写的剧本吧。”这条调侃的短评,在豆瓣上收获了两千多个点赞。这个观点,与一众大导演对漫威模式的批评不谋而合。 早在2018年,名列好莱坞三巨头之一的导演詹姆斯·卡梅隆就 呼吁观众尽快对漫威电影感到疲劳。他认为让这种流水线电影长期占据科幻片的统治地位,对行业发展并非好事。 2019年,美国知名导演马丁·斯科塞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,“漫威宇宙”不是电影而是主题公园,这一观点引起轩然大波。 《低俗小说》导演昆汀·塔伦蒂诺甚至炮轰整个好莱坞电影的“漫威化”。去年11月,他在一档播客节目中表示,当今的电影时代可与上世纪50年代、80年代并称为“好莱坞史上最烂的时代”。 《复联4》剧照 图片来源:豆瓣漫威电影今日的危机,在《复联4》甚至更早之前已经埋下了伏笔。 凭借《复联4》的巨大成功和流媒体Disney+扩张的东风,“漫威宇宙”迅速扩容。在《蚁人3》之前的第四阶段,已有近20部动画、中短片和影视作品上线。 到第五阶段,还有《银河护卫队3》《惊奇队长2》《刀锋战士》《美国队长4:新世界的秩序》等电影和剧集项目。 相比之下,漫威第一、二阶段的作品只有6部,第三阶段也只有11部。 数不胜数的超级英雄IP和工业化流水线制作,是漫威模式的两大制胜法宝。但大规模生产之下,弊端也更加凸显——模式化创作必将导致观众审美疲劳。 剧情俗套和想象力匮乏,让《蚁人3》备受诟病。为拯救家人被卷入纷争,最终主人公凭借勇气和信念战胜邪恶力量、拯救世界,并与家人重回平静生活——这样的叙事模板可以出现在很多好莱坞大片中。 故事同质化的同时,电影中人物也显得有些“工具化”。比如,《蚁人3》中的征服者康是第五阶段的关键人物,影片前半程反复渲染他的强大,但后期却让他轻而易举地被主角击败。 征服者康 图片来源:豆瓣想象力的匮乏还体现在特效的单调中。从整体效果来看,《蚁人3》的很多视觉造型似曾相识,量子领域、多线时空等科幻概念被描绘得神乎其神, 但主角打斗仍旧靠贴身肉搏。 当老一代复仇者退役,沦为“工具人”的新超级英雄还能否扛起大旗,走进观众心里?《蚁人3》显然交出了一份让人失望的答卷。03
观众厌倦了三部曲式的老套路,但找到新的叙事方式并非易事。 对于以视觉效果作为卖点之一的漫威宇宙来说,视觉方面的创新就是难题。 好莱坞大片发展这么多年,大厦坍塌、大桥陷落、末日危机、极端气候、外星生命等,都已在大银幕上展现过, 想突破现有的想象力边界、创造新的视觉奇观太难了。《蚁人3》剧照 图片来源:豆瓣比特效创新更艰难的是故事创新,没有什么故事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,迪士尼的合家欢电影、漫威的爆米花电影,需要尽可能地在各个市场巨大的文化差异之间规避敏感话题,消除风险。 《黑豹2》剧照 图片来源:豆瓣穷则思变。昆汀将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称为“好莱坞史上最烂的时代”,但随之而来的60年代和90年代,却是好莱坞电影变革和创新的高发期。 执掌迪士尼15年的CEO罗伯特·艾格回归后,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将内容业务放权给漫威、皮克斯等工作室,“ 将创新作为我们安身立命之本加以光耀和尊重”。 当前的主流观影人群既是深度的网络用户,也是日渐专业的电影观众,他们对高质量、新表达的电影非常敏感。 “电影的核心始终在于 内容质量,只有质量过硬,口碑才能迅速发酵。”余泳认为。 如果有一部高质量的作品出现,漫威电影也许马上就能重回巅峰。但若后续作品口碑不济,颓势将持续,再强的IP也无济于事。 阅读更多商业内容,请点击关注“金错刀”同名公众号▼END
创业见闻商务合作、企业专访请联系: 18516913056 汲取商业能量掌握未来能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