环球关注:【星岛热评】龙舟盛会背后,宗族文化大释放
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过去了,回过头看,今年端午节的一大特点,就是龙舟盛会超级热闹。中华大地,从南到北,从东到西,有河流水系的地方,几乎都有龙舟活动。尤其是华南水乡,许多多年未见的传统习俗,重新展现,让人耳目一新。
在珠三角水网地带,村民们从水底下挖出的老龙舟,最老的已有591岁,百年上下的龙舟则比比皆是。这些龙舟被修葺一新,由一群群彪形大汉操控,在大河小涌里穿行,赛龙夺锦。
(资料图片)
不过,这都不算是新鲜事。新鲜事是,今年各处龙舟活动,仪式感特别浓厚。像“龙舟起水”,端午前夕,珠江沿岸的村镇都会在埋藏龙舟的水边摆好台案,由宗亲族群中辈分最高的村民朗诵祭文,逐项进行祭龙、起龙、洗龙程式。然后开动水泵,降低水位,让沉睡一年的龙舟慢慢浮起,重现江湖。乡民也就跟著欢呼雀跃,喜庆无比。
还有一种活动叫“龙舟探亲”,意思是划著龙舟,沿著河涌,到附近村镇拜访。出发之前,自然会通知对方。对方收到通知,便会做好迎接准备。也有一些村子主动邀请邻村龙舟前来作客,用丰富多彩的食品招待客人。这种主动邀请别人来访的做法,叫“龙舟招景”,主动探访人家或接受人家邀请的做法,叫“龙舟趁景”。无论“招景”还是“趁景”,同属“龙舟探亲”范畴。
有些村子经济好,与邻村关系融洽,附近水面又够宽阔,就会主办龙舟招景活动。到了约定那一天,四面八方的龙舟,会敲锣打鼓,顺着潮水,赶来趁景。而主办方的村民们,也会早早来到岸边,等待邻村龙舟陆续到来。
每当一艘龙舟来到村边,盛装的村民就会放起鞭炮,手持蒲扇摆出欢迎姿态,招呼趁景的龙舟。主人们还会拿出代表本村的红色贴子,与龙舟来客交换,俗称“换帖”。友好的邻村越多,趁景的龙舟就会越多,换回来的“帖子”也越多,从而表明村子的面子越大。
除了这些仪式,最多人参与的活动应算“龙船饭”。“龙船饭”是泛指,端午期间凡与龙舟有关的活动,村里常会提供餐饮,广义上都列入“龙船饭”。
不过,最大规模的“龙船饭”,则是扒完龙舟,全村聚餐那一顿。这顿饭的规模,最大的可以达到一两千桌,万人同餐。这顿饭固然是为了庆祝龙舟活动顺利结束,也是为了讨一个好意头。人们认为,吃过“龙船饭”,未来一年就会风调雨顺。所以,全村上下都会去吃,甚至不是村子里的人也可以参加。这个时候,村民们的身份都是平等的,不分长幼贫富,一视同仁。
今年的龙舟活动比往年热闹,很多习俗得以恢复,不是偶然的。究其原因,除了三年疫情终于结束,村里经济有所改善,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,就是宗族关係的重塑。龙舟活动中,很多龙舟队都以宗族为单位组建。他们所用资金也是通过宗亲关係筹措。龙舟训练和奖惩方式,也与宗族密不可分。传说中的“输了就要跪祠堂”,就是例证之一。就连吃龙船饭,也多安排在祠堂门口,按宗亲家庭排座次。
无可否认,龙舟活动中的宗族味道是浓郁的。这在过去几十年里是不多见的。如今重现,且日渐加重。政府对此能否接受,会否干预,甚至叫停,目前还看不到有什么迹象。从保护传统文化和增进村民福祉的角度,政府也许不会过多干预。但从制约宗族势力过度扩张,保护村民自治正常发展的角度,政府又似乎不会完全不管。如此下来,未来将会何去何从,可能还要看今后几年的走势。
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