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排档里喝酒,小夜市里听曲,宋朝人的夜晚为何这么精彩?
其实不然,真正引领熬夜潮流的不是现代的年轻人们,熬夜“运动”的发起人早在古代就已出现。
(相关资料图)
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
”?其实,宋代夜猫子们的生活可比我们想象中的丰富多了!
受BOSS调控的“宵禁”
1.入夜即“禁闭”的宵禁
经常在天黑后外出觅食的年轻人,可能难以想象在唐朝时,入夜了还在外走动是犯法的。
如果哪天在半夜溜出去玩,被巡夜的士兵抓到可是要被打屁股的!但事急从权,如果谁家有人生病,还是会允许外出寻医问诊的。
除此之外,
普通的百姓们在入夜敲响“闭门鼓”后只能乖乖的在家待着,直到第二天“开门鼓”敲响才能外出。
唐朝时期的宦官位高权重,官员们轻易不敢得罪,有一个宦官在醉酒之后违反宵禁外出,仍然被活活打死。可想而知,
“宵禁”在古代的严苛程度。
那据说是“熬夜小达人”的宋人是怎么能外出不受限制的呢?
2.被“解封”的宋朝人
便不再遵循“日落而息”的传统生活方式,开始在夜晚走出家门访问友人,在集市进行买卖交易。
白天忙完了农活的百姓,到了晚上开始在街上叫卖,卖花、卖画、卖吃食,
宋朝的经济发展也跟着人们的夜生活而发展迅猛
。
这时候古代的科技落后就暴露出了一些缺陷——
人们的夜间生活非常无趣。
苏轼所作的“
夜饮东坡醒复醉,归来仿佛三更。家童鼻息已雷鸣。敲门都不应,倚杖听江声
。”
便是在宴会饮酒后直至夜半才回家,到家的时候家里的小童睡得正香
,连敲门的声音都听不到,苏轼只能倚着篱杖倾听江水奔涌的声音。
宋朝夜猫子的精彩夜生活
1. 灯火照天的大宋
当时的机械师苏颂发明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机械钟——“水运仪象台”
,人们可以精确地进行日夜活动,也逐渐出现了夜间开放的“鬼市”。
可古代用得起油灯的只有富贵人家,贫穷人家连“加班”的机会都没有。宋代的夜猫子们怎么能摸黑娱乐呢!
于是早就出现的照明工具——蜡烛在经过改良后深受宋朝夜猫子们的喜爱。
暖暖的烛光下,微风吹过,落在地上、窗上的影子便微微摇晃,为文人骚客们提供创作灵感,也照亮了热闹的夜市。
我国是农业大国,务农是古代大部分百姓维持生活的人生大事,白天农民们都在辛勤劳作,只有在吃完晚饭后才能休闲的散散步,休闲娱乐。一些人就抓住了商机,
逢年过节时夜市更是热闹,
观灯、斗酒、相扑、摔跤
等娱乐活动也迅速席卷了各地的夜市。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,
夜生活渐渐变成一种文化
,人们也养成了另一种与过去相反的生活习惯。
宋太宗时期,
陈象舆、胡旦、董俨、梁灝、赵昌言
经常相约交谈,直到半夜都不愿意离去,长久下来就被人戏称“陈三更”、“董半夜”,三更半夜这个词也是从这里演变而来的。